《衡阳通讯》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背景下地方特色文化对外

 
来源:衡阳通讯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1
 

一、引言

我国5000年的历史孕育了一批独具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为了保护这些城市的文化遗产,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1982年,国务院开始设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40年来,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它们凝聚了人心,使人民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化,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它们让世界人民更全面地接触了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

衡阳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经过数代人的文化积淀,逐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名山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抗战文化及民俗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拟在梳理国内外文化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对衡阳特色文化对外传播方式及策略进行研究,旨在弘扬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为建设一个与历史相承接、与文化相贯通,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经济和社会相辉映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服务。

二、国内外文化传播的现状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佘年 2009:225)。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之间人们的信息传播及文化交往活动。从本质上说,它是人类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跨文化、跨区域的一种延伸过程(孙光勇 2011:222)。

在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传播方面起步较早,在世界舞台上处于领先地位。英美两国很早就将英语在全世界的普及定为国家战略。为了传播本国文化,英国的文化委员会通过各种渠道在世界各地设立300多个分支机构和教学中心,美国则将语言作为“战略武器”,制定各种策略,宣扬美国的意识形态(金吉华,郑晓坤 2014:139)。韩国也在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新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陈国战 2015:31)。近年来,西方国家更是通过文化市场、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强了其文化的传播,已经实现了从“单媒体”向“全媒体”的时代跨越(孙岳兵,卜才娟 2018:60)。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将文化传播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的重要战略措施。

在国内,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的对内输入已经开始发展为向外输出。2002年,为了展现“文化中国”的新形象,时任文化部部长的孙家正同志正式提出了文化“走出去”战略。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标志着我国的文化传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迄今为止,已有达到541家孔子学院和1170个孔子学堂遍布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2018:223)。

在文化互通、文明互鉴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地方特色文化逐步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阳市特色文化资源为一代代衡阳人提供了精神源泉,其敢为天下先与经世爱国,勤劳务实的文化精髓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成为当代衡阳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衡阳特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

然而,当前衡阳市特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相关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化资源整合度低,理念落后;传播方式单一,渠道相对狭窄;对外传播人才严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

三、衡阳市特色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当前,衡阳市致力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特色文化的对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外界了解衡阳的金字招牌,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下就衡阳市特色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进行探讨。

(一)整合资源,转变传播理念

1.开发与保护并重,突出特色

在文化资源整合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既要将名山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抗战文化及民俗文化有机融为一体,做到合理开发与保护并重,又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倾力打造本地所独有的南岳文化、王船山文化等品牌文化,使其成为外界了解衡湘文化的亮丽名片,进一步提高衡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名城效应。

2.改变单一主体,突破灌输式传播模式

在传播主体上,发挥官方和民间主体的协同优势。一方面,发挥政府传播主体的作用,发挥电台、报纸、新闻网站的传统优势,制作体现衡阳特色文化的宣传片;另一方面,发挥各种文化机构、文化团体、文化组织(如高校、社科联、文联、译协等)的协同传播作用。在传播模式上,突破传统的灌输式传播模式,建立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明确目标受众的信息需求、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孙岳兵,卜才娟 2018:59),提高传播能力,树立文明、开放和进步的新形象。

(二)借助信息技术,拓宽传播渠道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播技术发展迅速,低门槛、高效率的传播模式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邹波 2019:92)。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衡阳市特色文化的对外传播要趁着信息技术的东风,建立海外受众数据库,建立互动和反馈机制,进行及时沟通和互动,深入挖掘受众的偏好与口味,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受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增强对外传播效果(孙岳兵,卜才娟 2018:59)。同时,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等手段,如微信、QQ、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微媒体平台和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及国外知名慕课平台,拓宽传播渠道,增强特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实现传统文化传播的精准化、高效化。

在传播内容上,增强对外传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一方面,针对民俗文化,可以录制系列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在自媒体和慕课平台发布,激发受众的兴趣;另一方面,在纪念场馆,如衡阳保卫战遗址、石鼓书院、陆家新屋,可以运用VR技术,让受众亲身体验衡阳的特色文化,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在表达方式上,既要体现鲜明的衡阳文化特色,也要兼顾海外国家惯用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既要倡导以小人物折射大变化,以小事件透视大时代,以小故事阐释大趋势(孙岳兵,卜才娟 2018:60),又要用海内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好衡阳故事。

(三)加大投入,提升对外传播人才培养质量

地方特色文化的对外传播需要加大投入,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的对外传播人才、优秀翻译人才和优秀媒体传播人才。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在义务教育阶段,适当融入衡阳特色文化的内容,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在高等教育阶段,依托高校的资源优势,大力提高传播人才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国际化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因为翻译活动本身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承载着地方文化传播的责任。只有成功地将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对外传播,形成一定的文化影响力,才能更好地把本地区的经济活动扩展到国际范围(邹艳菁 2012:28),达到更准确、生动地讲好衡湘文化的目的。其次,加大对文化传播相关项目的立项资助力度,资助高校及科研院所成立衡湘文化传播中心,形成科研促传播的态势。最后,大力引进高端传播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为高端传播人才提供实现自我的平台,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四、结语

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外传播是推动跨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的必要手段。衡阳市特色文化的成功传播是衡阳面向未来、面向国内、面向世界,提升软实力的必由之路,它不但有助于让国内外人民领略衡阳名人文化独领华夏风骚,名山文化独秀天下,书院文化彰显中华神韵的独特魅力,推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而且有助于把本地区的经济活动扩展到国际范围,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1]陈国战.跨文化传播中的韩流现象[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2):31-39.

[2]金吉华,郑晓坤.西方文化传播方式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启示[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4(1):139-140.

[3]孙光勇.邯郸成语典故的跨文化传播研究[J].河北学刊,2011(3):222-225.

[4]孙岳兵,卜才娟“.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湖湘文化对外传播力的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2018(6):56-61.

[5]王东“.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特色文化的海外传播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2):222-223.

[6]佘年.人文特色,衡湘魅力——《衡阳历史文化丛书》评介[J].船山学刊,2009(3).

[7]邹波.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J].传媒,2019(19):90-93.

[8]邹艳菁.地方特色文化的英语翻译与对外传播——以赣南地区为例[J].中国报业,2012(20):28-30.


文章来源:衡阳通讯 网址: http://hytx.400nongye.com/lunwen/itemid-37799.shtml


上一篇: 摸清文化家底,彰显衡阳实力
下一篇: 有机化工论文_《化工设计通讯》编辑部介绍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衡阳通讯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